真的是惡即斬公方——德川綱吉。
這筆無法收繳的醫療費,會作為「拖欠款」變成醫院的負債。警察機關和法院都配備有提供有償服務的翻譯員,但生死攸關的醫療領域在這方面卻人員緊缺。
比如,新宿區進行居民登記的外國人約占總人口的12%,並且還在不斷增加。然而,最近大家的危機感越來越強烈,擔心「如果不趕緊完善醫療體制,恐怕會發生嚴重問題。在積極發展旅遊業的石川縣,縣醫師會簽約了電話醫療翻譯服務,作為醫師會會員的醫療機構在需要時可以免費利用這項服務。畢業於神奈川大學法學部、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看護短期大學〔現已併入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如果發生因住院等造成治療費過高的情況,政府還為那些無力支付的患者提供減輕或減免醫療費的優惠制度。
困擾日本醫療機構的是,有些外國遊客沒有加入日本健康保險,也沒有購買旅遊保險,他們在說一聲「無力支付」後就直接回國。文:堀成美(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國際診療部特聘研究員。歐盟某官員提及台灣的口罩提案時表示,「我們歡迎互助互援」,但也承認,「這中間顯然牽動了中國的敏感神經」。
也會分享目前國內利用大數據分析的電子檢疫系統,讓有需要的國家可以準確追蹤確診民眾的接觸史,進行有效的疫情調查,防止疫情擴散。《中央社》報導,媒體詢問,所謂打「國際盃」,是否包括中國?若對岸有需要,台灣是否願提供?或者是以邦交國優先?蔡英文說,台灣是行有餘力,在國內物資充足,在防疫需求能夠滿足的前提之下才會來進行,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醫護體系,因為醫護體系最需要支援,「只要有需要的、我們有能力,都會幫忙。隨著歐洲確診人數攀升,歐盟開始四處尋找口罩等醫療設備來源。台灣防疫經驗成國際模範生,下一步「防疫外交」可以怎麼做? 台美發表聯合防疫聲明:將合作快篩、藥品生產,台灣將每周提供美國10萬副口罩 包機外交:秘魯封鎖國境,台灣包機「順便」載84名日本、新加坡旅客離開 台灣捐給歐洲的口罩數量高於中國,可能觸怒北京 (中央社)英國《金融時報》今天報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台灣打算捐贈口罩給歐洲聯盟(EU)共抗疫情。
總統蔡英文今日表示,未來將捐贈1000萬片口罩支援疫情嚴重國家,其中,將捐給美國200萬片、歐盟國家700萬片、邦交國100萬片,並表示台灣已經組好國家隊,接下來要打國際盃,跟其他國家一同全面抗疫。公私立醫院也會持續透過視訊,提供防疫經驗、技術給需要幫忙的國家。
」 報導指出,歐盟雖奉行所謂的「一個中國」政策,和台灣沒有外交或正式的政治關係,但仍與台灣保持「結構性的對話」。蔡英文表示,現在不論是快篩、疫苗及藥品研發、防疫物資的超前部署,都有非常多國家想跟台灣合作,目前台灣跟美國、歐盟、捷克正在共商防疫策略,分享研究成果。報導說,台北某政府高層表示:「我們正在討論,已經有進展了。台灣跟澳洲、美國也正在進行防疫物資的合作交換。
此外,外交部表示,將針對歐盟及疫情較嚴重的會員國(包括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捷克及波蘭)、英國和瑞士捐贈共700萬片口罩,協助這些歐洲國家的醫護防疫人員。」 面對媒體連番追問,是否要呼籲國際衛生組織正視台灣經驗,納入組織體系?國際盃是否包括中國?是否想跟中國領導人喊話?蔡英文說,「我們願意跟世界上任何的國家、願意與我們合作的,我們都願意一起合作,我們也不希望事情被過度政治化。」 蔡英文:捐出1000萬片口罩支援他國 (中央社)蔡英文今(1)日表示,前階段台灣組好國家隊,這個階段要打國際盃。而針對媒體連番追問國際盃是否包括中國?蔡英文說,「我們願意跟世界上任何的國家、願意與我們合作的,我們都願意一起合作,我們也不希望事情被過度政治化
為衛生安全,當然每人有獨立套廁較適合,但整套渠務系統會相當龐大(不是絕對不可能,但需要錢、時間,和更多具體細節資料才能判斷)。計劃於三月尾至四月初陸續啟用。
幾個外國例子 一、荷蘭鹿特丹 Rotterdam Ahoy Rotterdam Ahoy臨時改建成醫院。同時政府亦不應排拒各種後備方向,以面對社區爆發帶來的大量隔離床位需求。
文:Camille Lam 林芷筠(城市規劃師,本土研究社成員,關注土地、房屋、城規規劃等議題) 隨著事態發展,目前最急需的也不只是供密切接觸者及疫區回港人士作醫學檢疫的檢疫中心單位,還有已確診但因醫院未有適合床位提供而需待家等候幾天的情況。目標是4月13日能供第一位病人入住。團隊正研究於場館內設置獨立帳篷以化身為獨立「病房」,以減低場館內交叉感染的機會。場地本身預作舉辦一年一度歐洲大型音樂比賽EuroVision 2020,因疫情取消活動後,鹿特丹政府已迅速將其大約34萬平方呎(3萬平方米)樓面面積的展覽場地改作臨時醫院,於場館內提供合共680張病床,當中包括武漢肺炎患者病床[2],每間病房內有4張病床。預計四月初可投入服務。主要有抽氣扇或風扇已可,風速夠便可處理傳染病。
例子就如荷蘭鹿特丹的Rotterdam Ahoy、英國倫敦的ExCel Centre及美國紐約的Javits Centre等。我們還在這一點上糾結中。
從圖片所見,病房以隔板簡單分隔,未見有計劃設置獨立套廁。場地次選:灣仔會展,但本身是堅固玻璃外牆,不能打開,雖然有醫生專家也建議用此場地,但這個可留作次選,再作研究。
與此同時,醫管局亦正將一些普通內科病房改為有負壓功能的二線隔離病房(預計本星期可陸續啟用共400張二線隔離病床),亦提出可能向私院買位。場地考慮: 場地首選:亞洲國際博覽館,因已知部分外牆可打開,以保空氣流通。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臨時改建成戰地隔離病院的馬德里展覽中心(Ifema) 而且,目前衛生防護中心也以亞博作為檢測中心,但據知場地空間使用率低,十個場館中,只用了三個館,包括:一個作檢測區、一個作陽性患者等候救護車送院的等候區,而另一個作陰性結果者等候區。再加上,這兩天亦有幾位醫學專家建議可仿效外國作類似改建,善用香港的展覽場地如亞洲國際博覽館(Asia World Expo)、灣仔會展,甚至學校禮堂等。香港的亞洲國際博覽館最為適合 參考外國也是將大型展覽館改作臨時醫院,其實亞博是相當適合。總結 總括而言,策劃方向該是: 首選:必然是醫院內的病房調動及向私院買位方案,因為能讓患者在醫院中接受治療必然較為理想。
適合設施: 大型展覽館如亞博、會展 梁子超醫生亦建議: 若檢疫中心需求減少,可改作以上分流設施。參考資料: 許樹昌建議利用亞博及會展分流正康復患者(Now新聞,31-3-2020) Rotterdam Ahoy: Eurovision 2020 venue transforms into temporary care centre amid Covid-19 pandemic (wiwibloggs, 30-3-2020) Coronavirus: Pictures of NHS Nightingale hospital show scale of expected emergency (Sky News, 28-3-2020) New York is converting its main convention center into a 1,000-bed hospital (Quartz, 25-3-2020))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可見於作者Facebook。
場地本身預作舉辦世界花博,亦因疫情關係而取消了。場館樓面面積約9萬平方米,NHS現正將場館改裝成可提供4000床位的臨時醫院,以照顧武肺患者[3]。
從圖片所見,一個約4萬呎區域會提供250個床位,當中亦包括醫療人員工作區域,但不見有獨立套廁,病人有需要共用廁所。我不是醫療設施設計的專家,此帖為整理本地專家的公開意見及世界各地相關例子作參考。
如亞博的十個場館也可用,保守估計可提供最少五百個床位(具體數字有待再指細深究)。) 但無論如何,既有外國例子,本地亦有相關場地可用,希望政府儘快考慮以展覽場館來支援抗疫醫療設施。其他選項:如梁子超醫生建議,可考慮學校禮堂。既然場地已用作支援醫療作用,理應有更能善用其空間的用途。
然而,團隊正研究為每個獨立「病房」提供獨立套廁的可行性。當中500個床位會配以呼吸機及供氧設備,以供較嚴重武肺患者之用。
然而所見的外國例子,即由展覽館改裝而成的臨時醫院,不見有獨立套廁的提供。若一段時間後,情況轉為檢疫中心單位需求遠多於隔離病房需求,該些設施亦可隨即改作檢疫中心,有更大的空間隔離密切接觸者與一般市民。
除了場地大(場館面積約7萬平方米),部分外牆還可打開,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這方面將比倫敦及紐約個案提供到更多獨立床位。